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做法,剪力墙加强筋怎么布置

  • 美食
  • 2024-09-13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做法?为了增强剪力墙底部的承载能力,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加宽剪力墙底部。具体做法是在原有的剪力墙底部增设一层混凝土,使得剪力墙底部的高度增加。这样一来,在地震力作用下,剪力墙底部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分散力量,减少破坏的可能性。二、设置加劲钢筋 除了加宽剪力墙底部外,我们还可以在剪力墙底部设置加劲钢筋。那么,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做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剪力墙预留施工洞口处理措施

建筑物的坚固牢靠特点不仅要和前期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也和后期具体的操作工程项目的方案制定联系紧密,比如在一些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或者对于抗震能力抗压能力要求比较苛刻的地方,我就会发现专业人士往往会在施工工程中掺杂了剪力墙这个部分,那么关于剪力墙加强部位这个名词具体包含的意义是什么呢?今天为大家说明的就是关于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含义以及具体的做法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借此深入了解以便于具体实践。

一、什么是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

剪力墙受地震作用破坏时,首先会在底部部位出现塑性铰,所以抗震设计时,为了保证剪力墙底部出现塑性铰后具有足够大的延性,需要对剪力墙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位予以加强(提高抗剪破坏力、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等),这个部位就称为底部加强区。一般的当房屋高度大于24米时,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取墙体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两层之间的较大者。不大于24米时取底部一层即可。结构设计时会考虑底部加强区的加强问题的。

二、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做法

“抗规”GB50011-2001规定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中落地剪力墙当一、二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均应按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对于一般抗震墙结构(除部分框支墙外)当满足墙肢轴压比限值界线值时可按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剪力墙钢筋布置

1.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m时,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

2. 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16,且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0,且不应小于160mm。

3.当为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剪力墙时,其底部加强部位截面厚度尚不应小于层高的1/12;其他部位尚不应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应小于180mm。

4.按三、四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0,且不应小于16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5,且不应小于160mm,各排分布钢筋之间的拉接筋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以外的拉接筋间距尚应适当加密。

5。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截面高度hw不宜小于截面厚度bw 的5倍;当hw/bw小于5时,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力设计值的轴压比,一、二级时不宜大于本规程表7.2.14的限值减0.1,三级时不宜大于0.6;当hw/bw不大于3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一般部位不应小于1.0%,箍筋宜沿墙肢全高加密。

剪力墙加强部位是什么意思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都有明确的说明。

1、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为2层高和1/10层高中的较大值;

2、在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满足一定要求可以不设置);

3、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根据一二级抗震等级要求,不宜小于200mm,且不小于墙高的1/16。其他部位不小于160mm,当墙端头无翼或暗柱时不宜小于层高的1/12。

扩展资料: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1、剪力墙截面:一般部位墙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

抗震设计时,为保证剪力墙底部出现塑性铰后,具有足够的延性,应对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位采取加强抗震措施。包括提高其抗剪切破坏的能力,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控制剪力墙的轴压比等,该加强部位称为'底部加强部位'。

剪力墙底部塑性铰出现都是有一定范围的,一般情况下单个塑性铰发展高度约为墙肢截面高度。但是为安全起见,设计时加强部位范围应适当扩大。

底部加强部位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如下:

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当结构计算嵌固部位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宣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部位。

2、高度大于24m的房屋:底部两层,地下室顶板以上墙体总高度的1/10,取两者较大值为底部加强部位范围。

墙柱钢筋底部加强部位

剪力墙在地震中,底部通常会首先出现塑性铰,这可能导致结构受损。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时,为了确保剪力墙在形成塑性铰后仍能保持足够的延展性,需要特别强化剪力墙底部可能产生的这种弱点。这个强化区域被称为底部加强区。一般来说,当房屋高度超过24米时,底部加强区的宽度应不少于墙体总高度的1/10,或者至少是底部两层之间的较大值。而对于小于24米的房屋,只需要加强底部一层即可。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会充分考虑底部加强区的加强策略,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设计时,底部加强区的加强措施包括提高抗剪强度和设置约束边缘构件,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仍能保持足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更大的破坏。因此,底部加强区是抗震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房屋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以上就是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做法的全部内容,不大于24米时取底部一层即可。结构设计时会考虑底部加强区的加强问题的。二、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做法“抗规”GB50011-2001规定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中落地剪力墙当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