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脚的构造做法?(1)对一般建筑,可采用20mm厚1:3水泥砂浆抹面,1:2水泥白石子水刷石或斩假石抹面,如图2-2-1 (a)所示。(2)标准较高的建筑,可用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贴面,如花岗石、水磨石等,如图2-2 -1 (b)所示。(3)整个墙脚采用强度高,耐久性和防水性好的材料砌筑,如条石、混凝土等,那么,勒脚的构造做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摘要:勒脚是什么意思?为了防止雨水反溅到墙面,对墙面造成腐蚀破坏,结构设计中对窗台以下一定高度范围内进行外墙加厚,这段加厚部分称为勒脚。勒脚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做法有哪几种?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勒脚是墙体的什么部位
勒脚是建筑物外墙的墙脚,即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部分的接触墙体部位的加厚部分。
勒脚的作用是什么
1、勒脚是为了防止雨水反溅到墙面,对墙面造成腐蚀破坏,结构设计中对窗台以下一定高度范围内进行外墙加厚,这段加厚部分称为勒脚。一般来说,勒脚的高度不应低于700mm。勒脚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
2、勒脚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以及外力对该部位的撞击的,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也能使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观。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
勒脚常用的做法有哪几种
勒脚的构造做法一共有三种:
1、抹水泥砂浆、刷涂料勒脚。
2、贴石材勒脚。
3、面砖勒脚等防水耐久的材料。
勒脚的规定
勒脚的高度不低于500mm,常用600~800mm。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
勒脚的构造做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材料选择
勒脚的构造做法首先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常见的勒脚材料有石材、砖材和混凝土等。其中,石材因其质地坚硬、耐磨、耐腐蚀的特性,常被用于勒脚的制作。砖材则因其可塑性强、质感独特而受到青睐。此外,混凝土材料因其制作灵活、成本低廉也被广泛应用。
二、设计形式
勒脚的设计形式也是构造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勒脚设计形式有平嵌式、浮雕式和镂空式等。平嵌式勒脚简洁大方,适用于各种建筑风格。浮雕式勒脚则通过雕刻图案或文字,增加建筑物的装饰效果。镂空式勒脚则通过雕刻留出空间,使勒脚部位通风透气。
三.、施工工艺
勒脚的施工工艺也十分重要。在施工前,需对地面进行基础处理,确保地面的平整度和强度。然后,根据设计需求进行材料切割、打磨和雕刻等工作。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勒脚的水平和垂直度,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完成后,还需进行养护和保养,以延长勒脚的使用寿命。
四、细节处理
勒脚的构造做法还需注意细节处理。例如,勒脚与墙面的交接处需进行收口处理,以确保美观和牢固。此外,还需考虑勒脚的排水问题,避免积水对建筑物造成影响。在材料的选择上,也需考虑其耐候性和抗老化性,以确保勒脚在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墙体勒脚防潮的构造:1.砌体内必须有一层完整的防潮层,隔断砌体上部、下部互通的毛细管通道;这层防潮层宜设置在-0.060标高处,通常的做法是15~20mm厚度的防水砂浆,或者用C25的混凝土圈梁取代砂浆防潮层;2. 室外勒脚墙面必须用1:2的水泥砂浆抹面,至散水层以下;3.必须浇筑散水混凝土层,表面用1:2的水泥砂浆抹面;4.散水与外墙勒脚间应留有5mm左右的缝,缝灌以沥青马蹄脂类的柔性防水材料;散水应有2%的排水坡,坡向排水沟。
外墙的墙角又称勒脚,它的构造做法通常为:
(1)表面抹灰(多用于一般建筑)
(2)贴面(耐久性强,装饰效果好,用于标准较高的建筑)
(3)石材(采用条石、混凝土等坚固耐久的材料做勒脚)
(1)抹水泥砂浆、刷涂料勒脚;
(2)贴石材勒脚;
(3)面砖勒脚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勒脚使用的材料:涂料、砖、石材等。
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扩展资料:
相关术语:踢脚
踢脚(踢脚板、踢脚线)是外墙内侧和内墙两侧与室内地坪交接处的构造。踢脚的一方面作用是防止扫地时污染墙面,主要作用是防潮和保护墙脚。踢脚材料一般和地面相同。踢脚的高度一般在120mm~150mm。
室内地面或楼面与墙面交接处应在墙面上设置踢脚,踢脚高度为80一120mm。踢脚按其所用材料及墙体材料不同,有水泥踢脚、水磨石踢脚、地砖踢脚、木板踢脚、塑料踢脚等。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以上就是勒脚的构造做法的全部内容,(1)抹水泥砂浆、刷涂料勒脚;(2)贴石材勒脚;(3)面砖勒脚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勒脚使用的材料:涂料、砖、石材等。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